7月1日阿里邀请头部商家到杭州交流,有人员告诉老张以下信息(据传):
1、7月5日冲单日,目标是峰值订单超过美团,预计9000万到1亿单;
2、阿里外卖的目标是2到3个月后,整体订单和美团对齐;
还有人告诉老张,现在阿里外卖的推动者其实不止是蒋凡,蒋凡的力量不足以推动如此大的动作,实际上,马云很关心阿里外卖的进展。
据传马云现在最关注2个业务,第一个是AI阿里云业务,第二个是阿里外卖业务,据说马老师每天都要看阿里外卖的数据,这是阿里能在外卖业务上投入如此大资源的重要原因。
老张想,马老师过于关注外卖业务也未必是好事,因为当年阿里收购饿了么,当时的阿里CEO逍遥子也很关心饿了么,每周都要到上海参加饿了么的会议(或者饿了么团队到杭州),不过也是在这个阶段饿了么的市场份额被美团甩开。
为什么当年饿了么会被美团甩开市场份额,现在阿里外卖会不会又犯同样的错误,老张和多人沟通后,总结以下几点当年饿了么战败的原因:
1、阿里收购饿了么后,投入很多资源拉升饿了么的订单,当时饿了么CEO王磊说饿了么是站在6楼打美团的2楼,但是投入资源太急。
2、据传阿里当时认为美团崛起的关键原因是阿里铁军干嘉伟,于是派了阿里铁军团队进驻饿了么,用阿里铁军打鸡血的方式管理饿了么。
但其实,外卖是一个平衡的生意,要掌握用户、商家、骑手的平衡,如果只把资源投入用户和拉新,商家和骑手跟不上,那么就会伤害用户体验,最终是花钱买“差评”,用户会逐步流失;
3、还有当年阿里收购饿了么后,想把饿了么与淘宝的数据和用户打通,于是安排产品技术团队入驻饿了么,但是这个团队发言权太强,把电商的做法带到了饿了么。
比如电商促销是先领劵后核销,把这个做法引入外卖平台后,用“逛”的逻辑做外卖,伤害了外卖的即时性,伤害了用户体验;
比如还有饿了么改版后,后台界面操作更复杂,而外卖商家大部分是小商家,很多对用户有吸引力的当地商家就是这些江湖气的小商家,当年的饿了么太重视KA商家,造成部分小商家离开,又伤害了用户体验。
4、还有外卖基层管理很复杂,刷单现象严重,基层人员和商家之间利益纠葛,据传阿里入驻后,强势管理团队,新进入管理者造成利益重新划分,也出现了一些混乱。
老张感觉,这次阿里外卖应该已经吸取了当年的经验,不会再犯这些低级错误了,因为阿里外卖最近2个公布的数据,都强调了履约即时率。
阿里外卖单日达到4000万单时,履约准时率是97%,达到6000万单时,履约准时率是96%,老张认为,阿里冲单日能否超过美团这事,和能否保持准时履约率和其它关键指标相比,后者更加重要。
阿里最近宣布12个月内投入500亿元在淘宝外卖上,会继续补贴用户。
有人计算了数据,如果阿里维持6000万单每日,那么每天补贴1.37亿元,每个订单补贴2.28元。
老张认为,这样的计算方式是错误的,因为外卖补贴是围绕用户消费周期补贴的,不会平均补贴到每个订单上。
通常对新用户补贴最多,然后此用户复购的补贴也不少,补贴几次后,系统对用户已经建立数据模型,后续会根据用户数据模型补贴。
如果用户是只薅羊毛的用户,只在有大额满减劵的情况下才消费,那么系统就会停止补贴,放弃此用户。
如果系统认为这是高质量用户,消费力强,如果此用户还没有形成购物习惯,那么就会对此用户更多补贴,甚至给予特殊权益。
如果系统认为这是忠实用户,已经形成购物习惯,那么系统会减少甚至停止补贴,因为即使不补贴,此用户也会下单购物。
如果系统判断此用户已经流失,以前在淘宝购物,现在更多在拼多多等平台购物,那么会给此用户更多补贴,因为把此用户拉回,有机会反哺电商业务。
从以上角度看,淘宝闪购会有更强的优势,因为阿里有大量的用户消费行为数据,已经理解用户,营销补贴会更有针对性,所以补贴会更高效。
通常一个新用户复购6次会成培养消费习惯,如果前6次平均每次补贴10元,那么等于每个忠实用户补贴60元。
如果阿里外卖的目标是稳定每天8000万单,如果平均每个用户每月复购5次,那么需要4.8亿忠实用户。
目前中国总外卖用户是5-6亿,如果阿里要达成4.8亿用户的目标,说明最终大部分外卖用户是美团、阿里双平台用户,不然用户池不够两家划分。
从以上情况看,阿里外卖和美团外卖会有长期竞争。
饿了么本身有一定用户量,如果阿里外卖需要新增3亿忠实用户,每个新用户养成习惯需要60元,那么用户拉新投入需要180亿元。
另外还要计算拉新不成功的流失用户等费用投入,商家拓展等投入,从这个角度看,500亿元的投入足够。
其实投入资金过多,未必是好事,当时饿了么就犯了这个错误。
老张认为,阿里外卖更重要的目标是要冲单时,把履单效率提升,这是能否能否保持长期竞争力的关键。
美团外卖为什么这么强势,饿了么以前为什么一直亏损,因为外卖业务是规模越大效率越高的模型,订单密度越高,平均每个订单的取货和配送距离越短,平均每单的效率就越高。
而且美团因为订单密度高,所以才能玩拼好饭这样的集单配送模式,才能玩闪电仓这样的深度合作模式,才能有浣熊食堂这样的外卖集合店,才能有松鼠便利、歪马送酒、斑马超市、嗨羞这些自有即时零售品牌。
阿里外卖要追上美团,不仅是投入资金追单量,还有履单效率,项目矩阵等要同时发力,这样才能让订单量转化成履单效率,才有最终价值和效益。
阿里外卖面临的挑战是要一口作气,同时在多端发力,以用户体验和履单效率为核心。阿里外卖最大的优势是外卖业务可以不盈利,反哺电商业务,而且阿里有饿了么这样的基础设施。
不论怎么说,阿里外卖已经杀入战场核心,最终结果如何,我们拭目以待。
责任编辑:杨赐
港陆证券-网上配资网站-我国合法的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在线查询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